t55p1351

中国恒大8月25日港交所摘牌,16年上市历程正式终结

中国恒大集团将于2025年8月25日正式被香港联交所取消上市地位,这标志着其长达16年的港股上市历程终结。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:

一、退市核心事实

退市时间表

最后交易日:2025年8月22日

正式摘牌:8月25日上午9时起。

退市依据:因未能满足港交所复牌指引,且停牌超过18个月(自2024年1月29日起),触发《上市规则》第6.01A(1)条“快速除牌机制。

公司态度

恒大公告明确表示“无意申请复核”,接受退市决定。

二、退市深层原因

财务造假与债务危机

虚增收入与利润:2019-2020年通过提前确认收入,虚增金额分别达2139亿元、3501亿元,占当期披露收入的50%-78%。

欺诈发行债券:利用虚假财报发行208亿元公司债,遭证监会重罚41.75亿元。

债务黑洞:总负债超2.4万亿元,2025年清盘人已收到债权人申报约3500亿港元(450亿美元),但资产变现仅20亿港元。

经营全面瘫痪

房地产销售暴跌95%(2023年仅329.7亿元),大量项目停工,资产处置受阻(如恒大物业出售失败)。

高管涉案:许家印、夏海钧等因涉嫌违法被采取强制措施,公司治理失效。

审计失职

普华永道因审计程序漏洞(如样本选择混乱、复核失效),被罚没收入2774万元+罚款2.97亿元,业务暂停6个月。

三、影响范围与各方损失

受影响方

核心问题

中小股东市值从巅峰4000亿港元跌至摘牌前21.52亿港元(0.163港元/股),投资近乎归零。

购房业主全国1300个项目涉及烂尾风险,地方“保交楼”压力剧增。

供应商/承包商拖欠款项高达1万亿元,产业链稳定性受冲击。

债权人未披露债务2785亿元+诉讼仲裁4313亿元,清偿优先级致普通债权人回收率或不足3%。

四、退市后续进展

清盘人行动

全球追索资产:起诉许家印、丁玉梅、夏海钧等7名被告,追讨约60亿美元(438亿元)不当股息及酬金。

资产冻结:香港法院冻结许家印家族全球逾500亿元资产(含伦敦豪宅、私人飞机等)。

子公司接管:超100家子公司被清盘人控制,包括恒大物业控股主体CEGHoldings。

投资者维权

债券投资者索赔诉讼已受理(涉535亿元),普华永道被罚为起诉审计机构提供依据。

退市后股票可通过场外协议转让,但因流动性归零,实际交易可能性极低。

五、行业警示与制度意义

房企模式终结

恒大退市标志“高杠杆、高周转、高增长”地产扩张时代落幕,行业转向稳健经营与合规管控。

监管升级

港股2018年增设“快速除牌机制”后,累计167家主板公司被强制退市,验证规则刚性。

跨境追责突破:通过离岸公司、股息转移通道追索个人资产,打破“公司有限责任”屏障。

司法协同

“行政处罚+刑事追责+民事赔偿+跨境执行”体系形成监管闭环,补足房企风险处置漏洞。

遗留焦点问题

保交楼能否持续?

恒大宣称“大部分房屋已交付”,但280城项目后续处置依赖地方政府纾困能力。

中小投资者如何止损?

法律层面已无实质回收可能,清盘程序明确“法定债权人优先于股东。

核心结论:恒大退市是资本市场规则执行的必然结果,也是房企激进扩张模式的终局。其崩塌带来的债务处理、资产追索及民生问题,仍将长期考验监管与司法系统的协同能力。

评论列表

缘分天空
缘分天空 2
2025-08-16 15:56
恒大太冤!